2000年易观成立,进军互联网分析行业、成为Gartner中国区独家合作伙伴;
互联网大潮一浪接一浪,易观的分析业务仍然屹立行业翘首;
2007年前瞻性提出了“互联网化”概念;
2012年当互联网圈缺乏深化新动力之时,最早提出了“互联网+”理念,并布局大数据服务领域;
2017年,进军数据服务平台企业级市场……
中国互联网沉浮20余年,于揚和他创立的易观,讲述了一个从互联网到数字化时代的再造者故事。
大数据业务升级,坚守初心
当易观创始人于揚递过他的名片,职务一栏写的“首席用户体验代表(CUED)”。
易观创始人 于揚
这背后折射的,是那个为人熟知的咨询业务和研究报告专业服务机构易观,早已悄悄向大数据服务平台升级进化。今天,在易观的官网上,向外界展示更多的也是易观的大数据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
在于揚看来,扎根大数据服务市场是易观的一次次的“升级、进化”,不能称之为“转型”。
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的阶段,易观的分析报告让很多从业者趋之若鹜,以此作为自身业务梳理、行业洞察分析的指向标。但随着沟通的深入,有客户随后提出,“能不能有更新更快的数据?能不能有一个自助查询的入口?能不能让数据更贴近市场运营?”2015年,移动互联网产品对标分析产品“易观千帆”正式上线。
“知道了市场的竞争分析后,又有客户提出,那么数据暴露的问题,如何更精细地量化?又应该怎么解决?我们应该怎么走在市场前面,真正解决市场增长难的问题?”于揚说,“我们随之又进一步研发了帮助企业认知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人群洞察平台‘易观万像’,以及帮助产品精细化运营的管理平台‘易观方舟’。”
战略布局升级后,大数据业务全面融入了易观基因中,成为易观发展的重要支撑。用于揚的话,“易观这些年,已经在中国数据技术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成长。”无论是以前的咨询分析还是现在的大数据技术服务,于揚认为,他的那颗为用户提供优质操作体验和满足实际需求的工程师初心没有变。
于揚看到的,是现阶段传统企业所迫切需要的数字化运营管理能力。传统业务上的企业,依旧占据着国家GDP90%以上的产值份额,但他们与互联网公司在管理运营上却略显弱势。“今天的互联网企业,更像是龙这种虚拟生物,有着蛇身、鱼鳞、鸡爪、鹿角、马面,结合各家所长,具备原生的数字化运营基因和业务能力,但在传统企业在这方面却相对空白,其沉淀的数据资产很难与消费者的需求做量化。易观的分析师能够帮助企业分析行业问题及发展定位,易观的大数据平台及解决方案恰能够进一步解决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B端服务,需要大众化思维
早期,易观的技术团队并没有被外界过多熟悉,技术发展也处于跟随状态。如今,易观60%以上的工作人员来自于技术团队,中国最顶级的SDK架构师、大数据架构师、数据引擎工程师、算法架构师等数据智能领域的技术大牛纷纷扎根,携手推动易观大数据智能应用平台的研发。易观的数据产品也早已实现了大数据混合云、全端数据采集SDK、业界领先的秒算非结构化数据库引擎/云引擎,提出并实践了基于边缘计算的下一代大数据架构IOTA,并实现了私有云/公有云解决方案部署,正式入局企业级数据智能市场。
易观用户数字行为分析
易观历经三年打造的一整套帮助企业客户“数据驱动,精益成长”的解决方案,在互联网存量竞争的下半场抓住了刚需痛点,此时的传统企业已经意识到需要在存量市场精益成长。
于揚认为,“长期以来,B端的服务产品体系纷繁复杂、理解起来高深晦涩,让非技术出身的业务部门及管理者都很有距离感,尤其是在需要数字化的传统企业,这种现象从更加明显。所以,易观要努力推动的是用C端的用户思维来运营B端服务,并让这种服务体验得到最直观的呈现。”这也是为什么他把自己定义为“首席用户体验代表”的初衷。
作为“易观方舟”最重度的用户,于揚及易观各部门都在用企业精益成长数据平台“易观方舟”管理并运营资深数据资产,通过最直观的使用体验,洞察企业级数据市场的需求,推进产品迭代升级。
从行业分析、对标分析;到帮助企业整合用户数据资产,建立用户数据分析体系,通过用户精准分群实现用户精细化运营,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数据决策依据,提升决策效率。易观正通过更易用的产品、更好用的技术、更有效的服务,致力于toB服务这项高门槛体验走向开放。
易观在走的这条路,看上去是产业链深挖,但又是基于对传统数据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于揚说,“数据智能应该让客户用得更简单。在数据智能领域,易观服务的是企业客户,但易观希望每位用户得到极致的体验,也希望通过平台化,推动与‘数据应用’有关的高端能力更开放。”
面对数字化风暴的席卷,作为从业者的于揚,特别提到易观始终将尊重各类数据隐私及监管规定放在首位。只有出发点是向上的,才能创造价值,为各行各业提供数据能力,也一直是易观的前行基础。
本文由 Funstec非凡实验室 作者:元, 冬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