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计算

12nm已攻克!国产芯片能量暴增

这里所说的“国产”,指的是中国大陆一家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2月14日晚间,中芯国际(00981.HK)发布了一份“悲喜交加”的2018年四季度财报。喜则,中芯国际宣称12nm取得突破;悲则,经营亏损4093万美元,环比扩大602.3%。

自去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芯片自主研发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资本市场相机而动,中国芯片、国产替代等概念股获得了投资者的热情追捧,相关公司的股价曾经一飞冲天。然而中国的芯片发展之路,却充满了坎坷与挑战。

根据中芯国际的这份最新财报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中芯国际收入7.88亿美元,同比持平,其中中国区增长12%;毛利润1.34亿美元,同比下降9.7%,毛利率17.0%,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净利润2652万美元,同比减少44.4%。

经营亏损4093万美元,环比扩大602.3%,上年同期则为经营利润317.3万美元;

中芯国际季度财报可谓“悲喜交加”

这份业绩报告中增增减减的数字,让人看了五味杂陈。如果简单的一句话来形容,中芯国际这家企业在2018年四季度面临盈利能力下降和经营亏损巨幅扩大的问题。虽然官方强调中国区业务增长12%,这是否也是在说,我们的芯片走出国门很难?

但是如果把财务数据的周期拉长至2018年全年,则未必有这么“悲观”。2018年全年中芯国际收入33.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年增8.3%,中国区占比达到历史新高59.1%,增长12个%;毛利率22.2%,下滑1.7个百分点,净利润1.34亿美元,减少25.6%。


中芯国际(00981.HK)发布财报后的走势

中芯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和梁孟松评论说:“在客户的支援与所有同仁的努力下,2018年收入同比成长8.3%,连续四年持续成长,业绩创下新高。”

从2018年四季度财报和2018年财报数据来看,中芯国际的业绩连年持续增长。或许是研发费用和投入成本过高,从而导致盈利能力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如此表现在起步阶段尚在情理当中。毕竟芯片加工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并非一朝一夕即可立竿见影。

有喜有悲,有机遇也有挑战,这或许就是中国芯片企业的艰难现状。

挑战虽然巨大,但进步同样明显。根据此前的新闻报道,中芯国际14nm工艺将在2019年上半年投入大规模量产,良品率已高达95%,已经可以成熟商业应用。

曾在台积电、三星供职的半导体研发大神梁孟松加盟并担任联席CEO之后,中芯国际的新工艺大大加速。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被业界称为“对中国半导体行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毕竟梁孟松无论是在台积电还是三星的经历太过传奇。


梁孟松2017年加盟中芯国际引发热议

借此财报发布之际,梁孟松亦针对中芯国际工艺进展做出说明:

目前中芯国际第一代FinFET14nm技术进入客户验证阶段,产品可靠度与良率已进一步提升。同时,12nm的工艺开发也取得突破。透过研发积极创新,优化产线,强化设计,争取潜在市场,我们对于未来的机会深具信心。

尽管台积电已经在去年实现了7nm工艺量产,但是如果中芯国际第一代FinFET14nm技术能够实现商用量产,这对于中国大陆的芯片产业仍旧存在巨大的意义。毕竟我们相对起步较晚,缺乏足够的技术积淀,况且14nm也并非是“完全过时”的产品。

此前据相关报道称,梁孟松重申中芯国际正致力于更先进工艺的研发,目前正在全力攻关10nm、7nm工艺。去年年中,中芯国际还向荷兰ASML(阿斯麦)订购了一台EUV极紫外光刻机,单价1.2亿美元,将在今年初交付,未来将用于7nm工艺。

读者们总是喜欢看大跃进式的报道, 例如“中国12nm获得重大突破”,甚至“芯片技术赶超英美”之类的夸张字眼。这种爱国情怀虽然可以理解,但路总要一步一步走。


中芯国际晶圆收入分析

回归到中芯国际的2018年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如果按照工艺划分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8nm 5.4%、40/45nm 20.3%、55/65nm 23.0%、90nm 1.7%、110/130nm 7.3%、150/180nm 38.7%、250/350nm 3.6%。

数据表明,中芯国际虽然目前已经具备14nm芯片量产的技术能力,并且在“12nm的工艺开发也取得突破”,放眼未来还将实现10nm、7nm等前沿技术,但目前该公司主营代工产品依然为相对落后的150/180nm产品,占比高达近40%。

也就是说,在民众最关心的电脑和手机领域的主流芯片产品(14nm-7nm)中,我们虽然已经具备了为此一战的能力,但事实上目前我们仍旧没有施展的空间。


中芯国际(00981.HK)主要股东

在中国内地,中芯国际是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目前已经可以成熟地代工28nm芯片,具备14nm芯片量产实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芯国际的这一份季度财报,完全可作为中国芯片产品发展之路的真实写照。

靠情怀做不好中国芯,企业需要的是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起步晚、积淀少、挑战多是我们面临的客观问题,但未来广阔的前景仍旧让我们充满了期待!回到开篇的问题,中国芯片崛起还有多远?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我只能说:“我们如今正在进行时!”

(0)

本文由 Funstec非凡实验室 作者:Albert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